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本质、原则和方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政治 教育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本质、原则和方法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本质、原则和方法

2024-06-02 07: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自从列宁在《怎么办?》中提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之后,灌输就逐渐被当成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原则。然而,历经数十年的灌输之后,前苏联平静地解体了,回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而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命艰巨,马克思主义在高校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此情况下,灌输进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已经引起了诸多的质疑和争议。为此,有必要重新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论述来阐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本质、原则和方法。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有人认为,它不是人们随意想出来的,而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所制约的;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有三个: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有人认为,现阶段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有人认为,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社会本位论作为其根本目的,在一定的时期里,个人社会化达到了极端,个人价值、个人尊严荡然无存;而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指在传递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实现个体社会化的基础上,尊重个人合理正当的利益,逐步实现人的目的和价值,促进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以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作为最终目标。还有人认为,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归结为“主体性人格”发展,更易于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有利于提高其吸引力和有效性。也有人认为,改变世界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确是我们所有事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但以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不合适的。没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以及相关的事业的发展,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无法实现的。同时,抽象地谈人的目的和价值,以及主体性人格,不仅有可能倒向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而且这些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做到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应当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做到和实现的东西。那么,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做到和实现什么呢?那就是改造人们的思想和形成人们的某种意识。这些内容构成改变世界的一个部分,但不能把改变世界的全部内容都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同时,我们也不能直接把改造人们的思想和形成人们的意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因为这些也是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的教化和奴化所努力要做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教化和奴化有明显的区别。那么,怎么表达这个区别呢?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他还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显然,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之一就是由理论掌握群众转化而来的。而使理论掌握群众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要做和所能做的事情。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掌握群众,是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群众并转化为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

  之所以在“理论”之前冠以“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只有彻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才有可能掌握群众,宗教和其他意识形态至多只能操控群众。鉴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有可能掌握群众并转化为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因而这样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能够明显地使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化和奴化等非马克思主义的一套意识形态教育区别开来。而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就与其思想政治教育偏离了上述目的,使得马克思主义在那里没有能够掌握群众有极大的关系。据前民主德国高层领导人透露,他们平时很少用原本就是德文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著作教育群众,而主要是用前苏联的一些教材进行灌输。

  此外,这样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也意味着可以从两个角度考察这个目的是否实现: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接收者是否主动地根据所传授的理论知识去改变世界。在今天的中国,这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接收者是否主动地推进社会主义自我改善式的改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向着社会主义的中高级阶段前进。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接收者能否自觉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者。如果能够,那就说明这些思想政治教育的接收者已经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者,真正地理解和领会了所传授的理论。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有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存在的根据,它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调节个人与社会的思想政治关系,促进个人思想品德与社会意识形态同质发展,以实现个人与社会良性互动的实践活动。有人把思想政治教育概括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促进人自身全面发展的、具有超越性的独立实践活动。有人认为,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党性原则、目标结构以及内容设置来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导引活动。有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价值观教育,它是一定阶级、政党或集团用社会价值体系对社会成员施加一定影响,从而促使他们形成符合该社会价值体系要求的个体价值观的实践活动。有人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概括为:政治目的性、内容历史性、手段多样性。有人认为,政治性或阶级性是古今中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有人把灌输作为思想教育的本质,并认为这就可以明确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即用统治阶级的思想教育人、培养人。还有人认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把反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的思想言行规范要求灌输到学生思想中去,并加以训练与熏陶,使他们形成社会主义建设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和科学的世界观,保证他们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当前和长远的目标努力奋斗,作出贡献。

  上述各种观点,除最后一种外,要么过于抽象地谈人自身的全面发展,要么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化混为一谈。虽然也有人强调了阶级性的差别,但是我们所讨论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能等同于某种基于无产阶级立场的教化。这是因为,教化是以愚民为前提的。而上述各种观点中的最后一种针对高校情况提出的观点则最接近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列宁曾经指出,“俄国社会民主党人的社会主义工作,就是在工人中间宣传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使工人正确了解现代社会经济制度及其基础与发展,了解俄国社会各个阶级及其相互关系,了解这些阶级相互的斗争,了解工人阶级在这个斗争中的作用,了解工人阶级对于正在没落的阶级和正在发展的阶级、对于资本主义的过去和将来所应采取的态度,了解各国社会民主党和俄国工人阶级的历史任务”。列宁在这里提到的社会主义工作对于当时的情况来讲主要是宣传。而今天的社会主义工作虽然已经超出了宣传的范围,但是思想政治教育要做的和能够做的恰恰就是这个宣传。这也是为什么要由党的宣传部门来主导思想政治教育。

  有鉴于此,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宣传,是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使人民群众正确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了解自己的历史任务和对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所应采取的态度。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有人认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若干原则,如“生命线”地位的原则、讲政治的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知识优势的原则、教育手段现代化的原则、创新的原则。有人将学术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几种代表性观点总结为:理论与实际结合原则、民主原则、思政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原则、思政教育与各种规范相结合原则、表扬与批评相结合,以表扬为主原则、身教与言教相结合,身教重于言教原则、解决思想要与解决实际困难结合、方向性原则、疏导原则、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原则、层次性原则。还有人认为,灌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把灌输理解为原则,可以在坚持方向性和必要性的前提下,更好地启发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对灌输的具体内容、方法、手段、形式等的思考和研究,有利于实施科学灌输。

  在上述种种原则中,“生命线”地位强调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不能作为原则来看待;以人为本、理论与实际结合、民主等等原则广泛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之外的其他工作,不适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特有的原则。而灌输尽管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常见现象和主要方法,但也不适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首先,灌输恰恰是教化的原则。恩格斯曾经提到神秘主义如何阻碍教育事业的发展,“当时教会学校还像大主教卡尔-泰奥多尔在世的时候一样,除了教学生诵读、书写和计算而外,只向学生灌输教义问答。而其他学校总还教学生一些初步的科学知识”。其次,列宁在前面说得很明白,他要求灌输的是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显然,适用于灌输的主要是意识而不是科学。在压迫和反抗的斗争比较激烈的革命时期,灌输意识是可以起到很好的鼓动作用的。尽管如此,但如果这个时期的革命领导人没有掌握足够的科学理论也很难领导革命取得胜利,比如1918年的德国革命就失败了。而在长期和平的建设时期,仅仅灌输意识就更是远远不够了。这个时候更需要的是传授科学的理论。而科学的理论要靠说服而不是灌输才能掌握群众。马克思也是这样说的:“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是说服,是以彻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说服广大群众。在坚持说服的原则下,以往灌输给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双方地位不平等、枯燥乏味等等质疑,以及物性论还是人性论的争议也就都能够逐一化解了。而说服的原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区别于教化的一个原则。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说服受教育者,而必须靠灌输或“硬”灌输来压服受教育者,就像教化那样,那就不仅违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而且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人还没有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还不是一个合格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有人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就是教育者为了把社会意识形态,转化为被教育者个体的经验、品质、评价和行为习惯而采用的方式和手段。这是用方式和手段来说明方法,属于同义反复。有人认为,灌输是在思政教育教学中必须坚持的教学方法,但在坚持灌输方法的同时,也要将说理引导法、比较鉴别法、自我教育法、角色培训、寓教于乐等多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灌输方法有机的搭配与配合,以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这是将根本的方法与实施方法的细节相提并论。有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上必须顺应环境的变化,从灌输为主转向疏导为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的方式,切忌强制,把灌输活动渗透到社会实践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疏导的作用,积极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主动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这种观点其实把疏导看作是灌输的一种方式,仍然认为灌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只是在采用时要注意方式。

  的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就是灌输。但是,这里所说的灌输要服从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原则,其作用和内容也与学术界通常的认识有所偏差。在这里,灌输的主要作用是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接触广大人民群众。任何一种彻底的理论如果接触不到群众,也是不可能掌握群众的。这就要求灌输要有一定的力度和强度,从而尽可能扩大这种接触的范围,并保持这种接触的连续性和接触强度。

  其次,列宁曾经指出,“对工人运动自发性的任何崇拜,对‘自觉因素’的作用即社会民主党的作用的任何轻视,完全不管轻视者自己愿意与否,都是加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对工人的影响。”这是因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渊源比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久远得多,它经过了更加全面的加工,它拥有的传播工具也多得不能相比。所以某一个国家中的社会主义运动愈年轻,也就应当愈积极地同一切巩固非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企图作斗争”。这说明,灌输的重要作用是削弱或排除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对人民群众的影响,而灌输的主要内容是同一切巩固非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企图作斗争。列宁还指出,“‘提高工人群众的积极性’,只有在我们不局限于‘在经济基础上的政治鼓动’这个条件下才能够做到。而把政治鼓动扩大到必要程度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组织全面的政治揭露。不进行这样的揭露,就不能培养群众的政治意识和革命积极性。”而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在赫鲁晓夫之后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相处时,不敢斗争,不敢对现代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全面的政治揭露,有所揭露的内容也有些过时,从而其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灌输不到位,反而使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强化了对于人民群众的影响,最终导致社会主义制度在这些国家的解体。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灌输,是同一切巩固非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企图作斗争,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持续和高强度地接触广大人民群众。

  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础是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本质、原则和方法。只有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本质、原则和方法,才能够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真正建设起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

  [3]《列宁选集》第1卷,中文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4]《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网络编辑:张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